根據勞動部統計,現行領取基本工資的人數,月薪計者約162餘萬名,時薪計者約有39餘萬名勞工,顯見全國約有200萬名、5分之1勞工依賴基本工資生活,每年第3季,勞、資、政3方會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,決議隔年基本工資是否調整。去年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將月薪從20008元提升至21009元,時薪則從126元增加至133元。
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李健鴻指出,以OECD(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)的標準來看,薪資低於該國薪資中位數的3分之2就視爲低薪,根據主計總處公佈,我國薪資中位數爲4萬多元,3分之2的低薪標準約2萬7千元,距離基本工資仍有6千元的差距,也就是說,臺灣的基本工資遠低於需求,完全脫離勞動現實,沒有實質保護勞工的作用。
身爲基本工資審議委員的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莊爵安指出,去年在爭取資本工資調漲時,許多資方委員的態度都相當不配合,更有政府官員要他退讓,讓他不免感嘆,「某某次長,你去年是跟我一起站在外面喊2萬6,今年怎麼這樣?」,顯現目前要調高工資來解決低薪問題,還是會遭遇經濟不佳、資方反對與運作層級太低等困境。
目前勞動部的3位次長中,僅勞工陣線出身的政務次長廖蕙芳是基本工資審議委員,但廖惠芳不斷跳針迴應,自己近日未進入辦公室,對任何事情都不清楚,未聽完記者提問就掛上電話;常務次長林三貴則透過幕僚表示,沒有掌管該項業務,也未參與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;政務次長郭國文則在會議中,尚未迴應。
臺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表示,最低工資法是六大勞工政見之一,也是總統就職演說要解決低薪問題的關鍵政策,現在更凸顯最低工資法制化的重要意義,過去選擇低薪的政治決定,造成臺灣無法成長,人才外流等困境,蔡政府執政已經1年,新政府不能再回避。
爲了不讓基本工資淪爲菜巿場式的討價還價,勞工陣線提出2點訴求:一、儘速訂定「最低工資法」,並以「合理、透明、落實」之原則,明確化調整最低工資之參考基準,以及最低工資之具體內涵,並自2018年開始適用;二、本次之審議應以符合兩公約及ILO精神的參考依據,將基本工資大幅提高,以符合勞工及其家庭的合理生活標準。